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30歲夫妻隱居大山,12年生下10個孩子,30歲的媽媽老成40歲

田園牧哥 2021/10/18

最大的90後現在也不過31歲,在晚婚晚育的當下,90後當上父母的並不算多,有兩三個孩子的就更少了。

然而居住在廣西都安縣大山裡的一對90後夫妻,卻已經是10個娃的父母了。12年間,夫婦倆不停地「造人」,直到去年國慶期間第10個孩子出生才停下來。

12年生10娃,父母還是90後,這簡直很難讓人相信,也印證了那句話:大千世界,無奇不有。

丈夫1991年出生,妻子1990年出生,18歲生下第一個孩子

這對生下10個孩子的90後夫妻,丈夫叫韋國則,1991年出生,妻子叫蒙秀萍,1990年出生。

2008年,蒙秀萍生下了第一個孩子,那一年她18歲。2020年,30歲的蒙秀萍生下了第10個孩子,這才按照原定計劃去結紮,從而以「12年生10娃」的壯舉完美收官。

蒙秀萍為什麼要生這麼多孩子?從經歷來看,這或許跟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。

1990年出生的蒙秀萍,是家中的第3個孩子,也是最小的孩子,她出生3個月後,母親就因病去世了。

從小沒有媽媽的蒙秀萍很缺愛,非常羡慕別人可以拉著媽媽的手走路,可以躺在媽媽的懷裡撒嬌。

剛剛認識丈夫韋國則的時候,蒙秀萍就經常跟他說這件事。等到後來兩人決定廝守一生,蒙秀萍就告訴丈夫:「我在家看孩子,種玉米,你去外面打工,我們一起養孩子。」

缺乏母愛的蒙秀萍,希望把自己的母愛投射到孩子身上,長于大山深處,出身貧寒的她,又非常容易滿足,所以才會不停地生孩子,而完全不顧自己和丈夫是否能養活這麼多娃。

蒙秀萍是這樣,丈夫韋國則也是差不多的想法。

出生于廣西都安縣大山裡的韋國則,很小的時候就被親生父母拋棄了,一直到8歲那年,他才偶然得知自己是收養的,還知道了親生父母身在何處。

不過韋國則很懂事,他沒有主動向養父母打聽,當時的他雖然小,卻也知道養父母才是真正疼愛他的人,甚至對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有些怨恨。

11歲那年,韋國則的養父去世,留下他跟養母相依為命。父親是家中的頂樑柱,他這一走,韋家就失去了經濟來源,才讀到4年級的韋國則不得不輟學打工。

韋國則家裡只有他一個孩子,同齡人卻大都有兄弟姐妹,這讓他覺得很孤單。有時跟小夥伴鬧矛盾,對方叫來哥哥姐姐,韋國則就要吃悶虧。

每到這種時候,他都特別希望自己也有兄弟姐妹,所以後來妻子蒙秀萍不停地生育,養家壓力越來越大的韋國則不但沒有阻止,反而很高興,因為童年的經歷讓他從骨子裡認同「多子多福」。

都是90後的蒙秀萍和韋國則,文化水準卻很低。2020年6月份因為「隱居大山生9子」而走紅時,夫妻二人甚至都不會使用智慧手機,還需要村裡的人用自己的手機打開視訊給他們看。

可以這麼說,原生家庭的不幸、童年的灰暗以及很低的文化水準,正是這3大因素的影響,造就了「90後夫妻12年生10娃」奇聞。

不懂避孕,不願結紮,孩子多到名字記不住

不過在被問到為什麼生這麼多孩子時,韋國則卻給出了很簡單的答案:不懂避孕。

這簡直比「12年10生娃」更加匪夷所思,都21世紀了,居然還有90後年輕人不懂避孕。但考慮到韋國則和蒙秀萍都是長年居住在大山裡的人,而且連智慧型手機都不會用,不懂避孕或許也並非虛言。

但韋國則卻知道結紮,因為他們村裡就有人做過。可惜那個人結紮後身體敗了,幹不了重體力活,這讓韋國則感到很恐懼,所以就很抵觸結紮。若非如此,在妻子生下四五個孩子的時候,韋國則或許就去結紮了。

至于為何不讓妻子上環,韋國則給的解釋是妻子身體不好,上不了環。但生育對女性身體的摧殘,豈止是上環可以比的?

去年被媒體曝光時,已經連續生下9個孩子,肚裡還懷著第10個孩子的蒙秀萍,明明只有30歲,看上去卻像40歲的人,可見生育對她的身體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。

孩子多也給韋國則帶來了一些困擾,比如他經常記不住或者弄混孩子的名字。接受媒體採訪時,有記者突然問他「老七的名字是什麼」,韋國則就一時答不上來,後來還是拿出戶口名簿,翻到老七那一頁,才照著上面讀出了孩子的名字。

當然了,比起這種困擾,一家人的開銷才是最讓韋國則頭疼的。韋國則的老家是出了名的地少人多,一家十幾口人總共才兩畝多的口糧田,就算全部種上玉米,也無法滿足全家人所需。

所以跟當地的其他人家不一樣,韋國則家收的玉米從來不賣,非但如此,每年還要買一部分玉米來彌補缺口,一部分作為人的主糧,剩下的一部分則用來餵養牲口。

政府給補助,幫建新房,一家十二口已經脫貧

91年出生的韋國則經常在工地上做小工,一天最多能賺200多塊錢,有時候活多,一個月能賺近五千塊。

對于一個普通90後來說,一月5000的收入並不算低,可韋國則卻有一個妻子和10個孩子要養活,5000元就顯得捉襟見肘了。

根據韋國則的表述,如果孩子不生病,一家人都健健康康,5000塊也只夠買食物和生活必需品,如果哪個月活不多,或者家裡有人生病,那肯定就要入不敷出了。

幸好當地政府早就注意到了韋國則家的情況,早在幾年前,就已經有愛心企業和政府共同出資為他們修建了一棟150平的二層小樓,一家人的住房問題得到了解決。

但由于新房離玉米地很遠,為了種地方便,韋國則還是經常帶著妻兒們住在原來的破舊木棚房裡,以至于去年被媒體曝光時,還有人以為這就是他們唯一的房子。

出于安全考慮,目前這座年久失修的木棚房已經被推平,韋國則和妻兒們現在就一直住在政府幫建的新房裡,在當地,這樣的住房水準已經算中上的了。

政府除了為韋國則蓋房子,還給他家的12口人每人都上了低保。目前韋國則夫婦和孩子們都能領到每月350元的低保補助,一家12口加起來,就是4200元/月,再算上韋國則做工的收入,一個月差不多也能有一萬塊錢的進賬了。

1萬元養活12口人,雖然不能過得多好,基本的溫飽還是可以解決的。韋國則和蒙秀萍都是極易滿足的人,對于現狀,他們已經非常滿意。

更讓韋國則得意的是,他那幾個年長的孩子成績都不錯,大兒子和二兒子經常考班裡的第一名,老三是女兒,成績也在班裡名列前茅。

可見夫婦倆雖然文化水準都很低,孩子們的智商卻很高,如果能把成績保持下去,未來出人頭地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。

韋國則收入不高,也幾乎沒有存款,可對于孩子們的教育,他卻非常願意投入。面對鏡頭時,他信誓旦旦地保證:「再窮也會讓孩子上學,如果孩子讀大學,他就供到底。」

去年因媒體的曝光而成為網紅後,曾經有很多人找到韋國則,想要收養他的孩子。每次遇到這樣的人,韋國則都很生氣,他說自己絕不會拋棄任何一個孩子,因為他就是被親生父母拋棄的人,他知道被拋棄是什麼滋味。

時至今日,韋國則最大的兒子已經13歲了,最小的孩子也快滿周歲了。作為父親的他,現在可以說是育兒壓力最大的時候。

不過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,能夠更多地為家裡分擔,韋國則肩膀上的擔子肯定也會越來越輕。再有個10年、20年,但凡有一兩個孩子出息了,他的苦日子也就到頭了。

少生優生幸福一生,還是多子多福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。但可以預見的是,隨著普通人的教育水準不斷提升,未來的年輕人在生孩子這件事上肯定也會越來越慎重,或許90後裡還會出現韋國則夫婦這種拼命生娃的父母,00後、10後裡面,應該就不會有了吧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