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相差11歲,認識27天就不顧父母的反對,選擇閃婚。
可看上去如此「叛逆」的兩個人,嚮往的卻是平淡相守的鄉野生活。
在養花種菜、柴米油鹽的日子裡,他們找到了朝朝暮暮的浪漫與永遠。
「我負責賺錢養家,你負責貌美如花。」
說出來只是老掉牙的情話,但真的身體力行做出來,卻是獨一無二的浪漫。
這對夫妻就住在杭州富陽的龍門古鎮,遠望是青山蔥鬱,住的是白牆黛瓦。
顧先生和童小姐,還有他們11個月大的孩子,就在這個安靜的村落裡,過著鄉居生活。
你以為他們是一對普通的當地夫妻,其實兩人相遇相愛的過程相當「離經叛道」。
他們相差11歲,卻在認識27天之後,才第三次見面,就頂著父母強烈的反對聲,義無反顧地閃婚了。
更有甚者,他們雙雙放棄了大城市體面的工作,去鄉下開了家麵包店,過上了養花種菜的佛系生活,一過就是3年。
忙時,
在自己小店裡一待就是一天。
閒時搬一把竹椅,
簷下聽雨也是小小的浪漫。
孩子還小,兩個人帶孩子都是摸著石頭過河,但哪怕只是學會了給孩子剪頭髮,都是難以言喻的成就感。
選擇了和大多數人逆向的生活方式,但他們卻越過越安心,因為顧先生和童小姐都不是一時衝動,而是早已追尋這份歲月靜好太久。
1.
在鄉居之前,童小姐是一個一心拼事業的女強人,她學的是服裝設計,剛上大一的時候,就開始自己創業。
大三的時候,大部分同學還要每個月伸手向家裡要生活費,但童小姐已經賺了錢買了房子。
事業最好的時候,她同時擁有三家店鋪,父母都以這個女兒為傲。
但與此同時,童小姐心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,她開始不斷問自己:這樣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?還是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,社會的成功標準而已?
為了解答心中的困惑,她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,于是開始了一場長達一年的旅行,走過了一萬兩千公里。
她去過很多不同的國家,也徒步走過川藏線,在途中遇到了很多人,他們都過著各不相同的生活。
原來生活不是只有一種答案,這世上很多人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。
童小姐想起了自己10年前的夢想,回到鄉野做一個「村姑」,生活裡有藍天白雲,有野菜鮮花。
原本童小姐打算回到自己的家鄉千島湖,但一次偶爾的機會,她去了龍門,看到了半山腰的一棟白牆黛瓦的房子,周圍沒有其他人家,吃的是自己種的菜,喝的是涓涓流下的山泉水。
這裡符合她對鄉居生活的全部想象,于是她二話不說,就租下了這棟房子,在這裡定居下來。
童小姐養了幾隻小狗,幹活的時候會在旁邊撒歡打滾,日落而息,它們就跟在她身後一起回家。
最大的煩惱是昨天剛種下的菜秧,早上一看被過路的鳥啃得七零八落,于是自己手動做一個稻草人,屹立在菜園裡。
一年的時間,她過著最簡單的生活,並且怡然自得,這時,愛神也悄悄降臨了。
顧小姐和童先生是在網上認識的,顧先生在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,但其實他真正喜歡的是烘焙,一直想開一家麵包店。
因為對鄉居生活的濃厚興趣,儘管兩人年齡相差11歲,但還是相談甚歡。
第一次見面是初冬,顧先生拿著自己的相機,來村裡拍星空。
此後兩人陸續見了兩三面,沒想到愛情的火花越燃越烈,在相識的第27天,他們決定去領證。
結婚之後,顧先生也辭掉了自己的工作,搬到了鄉下。
從此鄉村野居,兩人相伴相守。
2.
結婚第一年,他們還是住在半山腰的房子裡。
每天的生活,吃好像成了最要緊的事,顧先生研究麵包、甜點,童小姐就用自家的菜嘗試各種烹飪方式,失敗了也沒關係。
兩個人一起養了貓,吃完飯,就帶著一群貓貓狗狗,熱鬧得去村裡的水庫邊、稻田旁散步。
春天,可以去山上找野薔薇、野百合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,是家裡最天然的裝飾品。
當然還有野菊花,曬乾就可以泡茶喝,清涼去火。
南瓜子、幹辣椒,還有不少其他吃食,也都可以自己種自己曬。
秋天還可以背著背簍去撿板栗,
撿回來就鋪在院子裡慢慢剝殼,
免得被刺傷了手。
大雪天最大的幸福,
就是在自家雞窩裡摸出一小籃雞蛋,
平白就有了收穫的喜悅。
他們還成功地孵出了毛絨絨的小雞,
再把它們養大,
雞蛋就一直都能自給自足啦。
兩人一起,
從春到冬,
從桃花夭夭到大雪遮簷,
時光好像慢了下來,
但一年的時間卻又轉瞬即逝。
3.
不過,鄉居生活並不是整天閑著無所事事。
童小姐說:「我們選擇回到鄉下,不是退休,而是想要慢下來,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,」
顧先生熱愛烘焙,在鄉下定居之後,他就開始自學做麵包,一台小烤箱,一張小桌子就是全部,還要每天自己去挑山泉水。
三個月之後,顧先生和童小姐聽從朋友的建議,帶著自己做的麵包參加一些市集,沒想到生意很不錯,線上訂單也越來越多。
商量之後,他們決定在山腳下的村裡開一家麵包店。
第二年的四月份,麵包店和孩子差不多同時到來,顧先生和童小姐給他們取了相同的名字,都叫顧童,這是屬于他們倆的小浪漫。
一家人從山腰上的獨門獨戶搬到了山下的村子裡。
他們租了一個200㎡左右的房子,自帶一個80㎡的院子,門窗、房梁、房柱,都是沉沉的烏木色,更加古色古香。
童小姐說,這棟房子一年的租金大概是2萬塊左右,顧童麵包店幾乎沒有店面租金和人工的壓力,于是把大部分成本都放在了材料上。
他們用的麵粉都是小農場種植的有機麵粉,其他材料,比如南瓜,都是自己親手種的,都是有機食材。
漸漸地,麵包店生意越來越好,為了做麵包,顧先生有時候要忙到深夜,有時候三點就要起來準備材料,可能比以前的工作還要更辛苦。
可是他們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壓力,因為這才是他熱愛的事,所以他甘之如飴。
就這樣,顧先生做麵包,童小姐賣麵包,愛情和麵包,他們兩者兼得。
不工作的日子,就來一場就近的野營郊遊,在森林裡放空自己。
或者約上同在村裡住的年輕人,聚在一起喝下午茶,聊天唱歌彈吉他,想做什麼都可以。
雖然也有忙的時候,但他們知道,為了證明給別人看自己的成功和自己真的想做是完全不同的。
現在,他們的心是自由自在的,不再是工作的奴隸,也不再受名利支配,就只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。
4.
現在孩子一天天長大,大家擔心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:你們待在鄉下,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嗎?
這個問題,顧先生和童小姐早在生孩子之前就考慮過,他們覺得,即使是在城市裡,也並不是一定就能得到最好的教育、最優質的資源,既然如此,為什麼不讓孩子健康快樂自由地成長呢?
他們對孩子的期待只有兩個,那就是健康和快樂,正因為他們曾經都因為人生目標迷茫過,所以才更明白,只要孩子好好長大,他們並不為此焦慮。
不管是在選擇愛人時,還是在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時,童小姐都收到了很多不解、反對的聲音,就算是爸爸媽媽,也沒辦法接受她「任性」的選擇。
可是,日子不是過給別人看的,外界的眼光、社會對于成功的衡量標準,都比不上你自己過得舒心愜意。
童小姐和顧先生,在一路追尋自己嚮往的生活的過程中,遇見了彼此,他們對生活的追求幾乎相近,于是並肩攜手,相愛相守。
遇到對的那個人時,年齡、條件、時間種種,似乎都不再是最重要的事,如果兩人還有著共同喜歡的生活方式,那更是人生幸事。